r>
考察结束,他们向省领导提交了一份沉甸甸的《关于开发辽河三角洲的几个问题》的倡议书。
倡议书积极主张开发大三角洲,高起点,大手笔。
他们认为,按照“大三角”范围规划开发较为合适,并列出以下三条理由:一是这一区域环绕辽东湾,海岸带,地貌景观和气候具有相似的一致性。
荒地、滩涂和浅海资源较为集中连片,有利于统筹开发。
二是面积较大,资源较丰富。
这一区域土地总面积约为1150多万亩,其中耕地为450万亩(包括低产田30万亩),苇田153万亩(大部分单产很低),养虾5万亩。
此外,还有可开发利用的荒原105万亩,是我省仅有的比较集中连片的一块;滩涂90多万亩,浅海6500多万亩,适宜发展滩涂和海水养殖。
三是经过长期开发,己建成一批骨干工程和生产基地。
辽河油田也在这一地区修建了一些公路和输电线路,条件优越,是辽宁的一块宝地。
综上所述,倡议书认为开发大三角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,有望为辽宁省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倡议书中专门提到了淡水问题,“开发三角洲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淡水问题,因为这里是退海之地,低洼盐碱,只能而且适合种水稻,发展芦苇。”
辽河三角洲既多水(咸水)又少水(淡水),开发辽河三角洲的关键是水资源。”
赵奇同志说:“只要淡水问题解决了,第一年冲碱,第二年亩产五六百斤,第三年七八百斤,第西年上千斤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“有了淡水,苇田年产可成倍提高。”
解决淡水的办法,首先提到要修建大凌河白石水库,文中特别提到1958年曾上马,1961年下马,输水洞己凿通,坝基开挖,公路修通。
当时初步设想最大库容为15亿立方米,可利用水6-9亿立方米,坝长536米,高